正规竞彩app

图片

种小米卖文化“穷八家”富大家

日期: 2016-03-01  来源:江城日报

  2015年,对于常恕清和他带领的合作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他们生产的“穷八家”小米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猴年春节来临之际,在江湾路福美家超市的年货大集上,100余种当地名优农产品集中展销,他们的800箱“穷八家”小米脱颖而出,率先售罄。

  常恕清,龙潭区乌拉街镇杨屯村农民,现在是龙潭区恕清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时候,常恕清家里穷,念到高中时无奈辍学。此后,常恕清进城在街头摊煎饼,在工地干杂活,尝试了很多职业,却都以失败告终。“回家!”常恕清没有其他选择。

  连续的失败并没有击垮常恕清的进取心。乌拉街镇是满族文化古镇,杨屯村自古就有种植谷子的历史,当地农民也一直把种植谷子坚持到现在。早些年,玉米市场好,农民坐家卖谷子卖不动,也卖不上价儿,所以种植谷子的积极性不高,有人甚至心灰意冷。可是,善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常恕清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发展形势,一直从中琢磨商机。他总是想,“乌拉街小米”是当年清廷打牲乌拉的贡品,为啥现在没人稀罕,卖不上钱呢?“没有理由”、“不应该”,他提出这个问题,大伙儿也觉得可惜。

  2011年,常恕清召集大伙儿说:“咱们得坚持种小米,不能丢掉这么好的资源。”借着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东风,常恕清带领大伙儿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运行后,第一项举措就是实施标准化,统一购买种子,统一种植标准,即全部采用传统的“土办法”种植,使用农家肥、生物菌肥,除草也采取人工的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第二是延伸产业链,不再是卖原粮谷子,而是自己加工出小米并进行包装。他们加工小米也坚持差异化、品质化的方向,采用传统的磨米方式,用原始的磨米机,不抛光,不色选,保留小米的外层粗纤维组织,营养成分不流失。

  第三,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名“穷八家”。常恕清知道乌拉街小米的发展历史,他又仔细查阅地方志文献,听取了村儿里老人关于本村的口述历史,决定选择“穷八家”这个商标。说起“穷八家”这个名字,常恕清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康熙东巡将至打牲乌拉,突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道路泥泞陷脚,队伍步履艰难。康熙被暴雨淋湿,缩作一团,全身打颤,忽然看见面前有几户农家,赶忙下令停止前行,进入农户歇息。歇脚时,一农妇端过一碗小米粥,康熙喝了一口,甘甜润口,顿觉精神,又猛喝两口,全身发暖。于是,他很快就把这碗粥喝完,又命人去盛。农妇听到,吓得哆哆嗦嗦地说,家里仅存的一点小米都煮粥了。康熙没有喝够,又派人去屯里寻米,可是走了个遍,也没找到一粒米。随从禀报,这里已是打牲乌拉地界,农户所收粮食都归衙门统管,全屯只有八户人家,都没找到小米。康熙闻报心生遗憾,自语:“只有八户人家,穷八家啊!”“穷八家”的名字因此流传到今天。

  “穷八家”小米起先卖得不好,知道这个品牌小米的人也不多。那时有一个客户来采购,全合作社的社员都陪同。可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到了2014年,合作社几十垧地的小米绝大多数都通过订单销售出去了。注册“穷八家”小米品牌之前,大伙儿的小米每斤只能卖个三四元钱,现在已经卖到了十多元钱——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开始时合作社只有几户社员,现在已经发展到50多户;谷子种植面积,也从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700多亩;原先合作社每年只有二三万斤的小米产量,现在已经达到十几万斤。2015年,“穷八家”小米在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帮扶下,远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