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竞彩app

图片

浅谈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期: 2011-11-23  来源:乾安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滕万海)

一、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逐步扩大,机具质量和性能不断改善,人们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不断提高,推广应用的成效越来越显著。保护性耕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
  1、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水蚀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农田耕作大部分仍采用铧式犁耕翻和裸露休闲越冬的传统耕作习惯,在冬春季风的作用下,极易起土扬尘,形成沙尘天气。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留茬和覆盖,起到挡风固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
  2、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作用。由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个百分点,玉米田可增加0.02-0.06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
  3、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采取机械化复试作业,可大大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作业成本,长期实施可有效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试验证明,一年一熟区每亩可增效43.5元。以乾安县为例,全县共有耕地180万亩,如果60%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为农民节本增效4698万元。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4、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发展保护性耕作,教育人们一保护生态、节本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观念。同时,保护性耕作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机具结构调整与优化,一些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二、保护性耕作主要措施与建议
  1、开展广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的农业生产措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知识,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营造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要强化技术培训,首先重点对县、乡有关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要让他们掌握技术,其次是培训机手和农民,要帮助他们搞好机具调试,全面提高农民的使用操作水平。让他们明白保护性耕作的机理、作用、节本增效的效果,调动他们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2、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选择重点区域,集中资源扶持发展。根本不同的发展阶段,抓住主要环节,把握主体技术。循环技术推广规律,以下带面,稳步推进。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要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已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建立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确立主推技术路线,确定成熟机型,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把示范区建设成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的窗户。有条件的地区,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要把握核心技术,免耕要求若不能一次到位,可先少耕在过渡到免耕。更新机具投入大,可采取先该进现有机具,更新机具的方式,分布实现核心技术的完全到位。要在适宜地区加大实验、示范和推广的力度,增加实施区域,通过试验示范点的星星之火,燎原旱做地区。
  3、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愿
  加大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科研攻关和技术的支持,争取投入。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提高农民采用技术的蛀牙和自觉性。保护性耕作对社会的动态效益大于对农民的经济效益,长远利益大于短期效益,推广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履行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购机补贴政策以及相关项目资金,引导扶持农民购置先进实用的保护耕作的机具。农民是保护性耕作的施行者和成果的享受者,要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提高农农民采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忌通过行政命令,违背农民的意愿。
  4、坚持不断创新,建立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和广大农机手的积极性。要加强机具的研发和选型,扶持名优企业,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以大局为重,放眼全国,让外地机具进入市场。要不断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培育。扶持、发展一批保护与性耕作农机大户、农机经济人及专业合作组织,探索保护性耕作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以农机专业组织,基层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基层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政府支持为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注意统筹农民和农机手的利益,多赢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总之,发展保护性耕作,要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